Copyright @ 2010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珠海黑石電氣統計代碼
陜西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投產發電
2024年12月12日,陜西首座抽水蓄能電站——國網新源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4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,實現了陜西省調節性電源的新突破。
截至目前,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累計在運抽水蓄能電站33座,運行裝機容量突破4000萬千瓦,達到4026萬千瓦。
鎮安電站位于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月河鎮,由上水庫、下水庫、輸水系統、地下廠房和地面開關站等部分組成,安裝4臺單機容量35萬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,總裝機容量140萬千瓦,以兩回330千伏線路接入西安南變電站。電站總投資88.51億元,設計年發電量23.4億千瓦時、年抽水電量31.21億千瓦時,是西北地區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。
鎮安電站是陜西省重大建設項目,電站機組全部投運后,調節能力達280萬千瓦,承擔電網調峰、調頻、調相、儲能、事故備用和黑啟動等任務。
它將有效緩解電網調峰壓力,提高西北電網消納能力,為區域電網、“西電東送”主通道提供更加安全可靠、靈活高效、綠色清潔的電力保障,對保障西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、促進清潔能源消納、推動能源結構調整、拉動陜西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陜西“低碳拼圖”增添關鍵一塊
保供和轉型,一直是陜西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。
從保供來說,作為國家重要的綜合能源保障基地,無論是“北煤南運”“西氣東輸”還是“西電東送”,陜西都是重要起點。陜西電網是“西電東送”的重要一環,連接著西部能源基地與中、東部負荷中心。從轉型來說,近年來,陜西傳統能源加快轉型,新能源加快布局。截至11月底,陜西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001萬千瓦,與去年年底相比增長25%,占全省電力裝機的45.2%。與此同時,西北電網已成為國內首個新能源為裝機主體的區域電網,截至目前新能源裝機規模達2.69億千瓦,占總裝機容量的53.4%。
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優化了能源供應體系,在滿足省內新興產業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同時,也對電網調峰、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而抽水蓄能無疑是提高這種能力的較好手段。所以,陜西首座抽水蓄能電站——鎮安電站如同陜西“低碳拼圖”的關鍵一塊,對于補齊陜西綠色能源結構短板作用巨大。
國網西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主任任景介紹,鎮安電站是西北新型電力系統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能切實服務西北電網特別是陜西電網的電力保供、調峰調頻及新能源消納工作。
“鎮安電站距離西安僅106千米,送出線路直接接入西安南變電站。”國網新源陜西鎮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運行部副主任權強介紹。截至12月11日24時,試運行期間4臺機組累計發電256次、抽水220次,累計發電電量3.2億千瓦時、抽水電量4.1億千瓦時,可全力保障高峰用電需求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。
開發“中央水塔”,施工創下“三零”
秦嶺和合南北,澤被天下,是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和“中央水塔”。
以秦嶺為界,形成了黃河、長江兩大水系。秦嶺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,供水量占南水北調中線總調水量的70%,已成為京津冀豫沿線地區用水的重要支撐。
作為陜西第一個抽水蓄能項目,如何在落實國家“雙碳”重大戰略部署、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中保護好“中央水塔”,是電站建設的必答題。
鎮安電站以建設綠色環保工程為己任,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在電站選址規劃、可研設計、工程建設和調度運行各環節。“電站地處秦嶺腹地深處,山高、坡陡、谷深,平地緊缺,施工場地布設嚴重受限,每塊地每個月做什么都要提前規劃。”電站工程部主任薛方方介紹,工程在極為有限的平地上科學布局、精準利用場地,加強施工現場周轉騰挪,將場內公路盡最大可能改明挖為隧洞,最大限度地避免對山體植被的開挖破壞。
秦嶺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,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鎮安電站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。在選址規劃上,電站下水庫沿用天然河道,減少庫盆山體的施工開挖填筑面積,極大地保護了原有的生態。施工建設中,建設者們高標準執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,建設應用環境監測系統,制訂詳細的廢水、廢棄物回收利用流程,實現“零排放”“零泄漏”“零污染”。
如今,“中央水塔”的汩汩清泉,在流經鎮安抽水蓄能電站時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綠色潛能。電站全部投運后,年均節約標煤約11.7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約30.5萬噸、二氧化硫約0.28萬噸,節能減排效益顯著,是服務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。
養娃娃魚、移栽蘭花……
電力建設者守護“秦嶺之寶”
冬日秦嶺,群山蒼勁。在電站周邊一處密林中,一叢叢野生蕙蘭凌霜搖曳。這是鎮安電站開工后,施工人員從施工現場移栽而來的“秦嶺之寶”。記錄好蕙蘭長勢后,薛方方前往電站的大鯢及魚類增殖放流站,22條野生娃娃魚在那里繁衍生息。
秦嶺是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線,也是物種多樣性的寶庫。這里多樣的山地氣候為各種動物的生存、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。除了“秦嶺四寶”——大熊貓、朱鹮、羚牛、金絲猴,電站周邊還分布著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大鯢、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蕙蘭。
據秦嶺生態環境狀況衛星遙感監測評估顯示,秦嶺陜西段擁有生態空間面積超89%,森林覆蓋面積達82%,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優良等級的區域面積更是占到了99%。
鎮安電站守護萬家燈火,也守護一片青綠。“我們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和物種多樣性保護,確保持之以恒地把秦嶺保護好。”薛方方介紹,工程開建以來,他們移栽了近百株秦嶺蕙蘭,移栽植株全部成活,高質量通過有關部門驗收;建設了大鯢及魚類增殖放流站,預計每年繁育、放流200余尾大鯢和1000余尾多鱗鏟頜魚,確保本土大鯢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。
鎮安電站只是陜西補齊“低碳拼圖”的開始。僅在商洛,全市在建和擬建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已達6個,總裝機容量820萬千瓦。
秦嶺深處,靈活調節資源正在被不斷挖掘;
這里,正在被加快打造成新能源“西電東送”的重要調節基地;
這里,正在探索以綠色低碳工程賦能秦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。